《人和》教案(《孟子》选读)教案
高二年
郑惠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人和》选录四则短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与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识,还应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从而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教材处理
(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2)要求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的基础上,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3)要联系到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前面两次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详细进行讲解,那我想问问大家,本文讲的是孟子的什么思想。(提问)
生答:和
2
2、“和”是什么?由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和”,然后由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导入,(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引用佛家禅语进行印证,点出主题:和,是生存的保证。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
3、明确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内容回顾:本文从几个角度来说明“人和”的重要性?
明确:第1、4则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论证;第2、3则是从一般的社会成员的角度来论证。
(二)朗读
1、根据课后背诵要求,对于本章节重点要求的段落进行诵读。(带着问题:本文的“和”具体指的是什么方面?)
2、教师指导诵读。培养语感,在朗读着思考。
2、本文的“和”具体指的是什么方面?(可与前面学过的《论语》比较)
明确:
3
从统治者的角度:
《孟子》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身正: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⑤治礼义,“驱而之善”
《论语》
“和”的最高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曰:
“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立身处世:一般社会成员
《孟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反躬自问、反求诸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
④治人不治,反其智
⑤礼人不答,反其敬
⑥推己及人
4
《论语》: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能近取譬
(三)情境教学
1、发散课文中的关于“人和”的话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跳出课文,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相关事例,联系到现实人生问题。
(走下课堂,指导学生选择相关出发点,启发学生。)
4人一组,确定主题后,运用多媒体网络,运用便捷的平台,搜寻相关信息。
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2、4人一组,讨论后,总结,进行陈述,由学生互评。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提交此次搜集的材料,与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寻找的资料展示,这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评点。通过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
通过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
3、最后对于本节课发表自己的意义,仔细总结,讲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再次明确。最后倡导学生,利用网络论坛,发表此次学
5
习的心得。
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纠正,也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本次上课的效果。
让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五)知识拓展:作文素材积累
引导学生讨论的话题:(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的例子)
1、和平共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成员国领导人们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大计。上海合作组织包容多元化,讲求务实合作,以求同存异为前提共求共同发展,以聚同化异为条件实现互惠共赢。
2、和衷共济(面对困难的时候,地震、雪灾、奥运会):10年沧桑巨变,曾经的汶川特大地震废墟上,如今立起一座座繁荣的城镇和村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持续兴旺,生态环境改善,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美好,都是万千巴蜀儿女用一点一滴的奋斗凝聚而成。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自道出了华夏子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6
3、团结和洽(民族、企业):1968年,卢丽安出生于台湾高雄,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就对大陆有着特殊的感情。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每每谈及海峡两岸的关系时,她都会真诚地表示:“和平发展一定是两岸关系的主要走势,这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还有为我们低吟浅唱着爱国情怀的“乡愁”诗人——余光中,面对两岸分离、亲朋隔断的情况,有着切肤之痛的余光中满怀眷恋故土、思亲念朋之情,在文学创作中表达了思乡、期盼海峡两岸统一的主题。
4、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18年1月9日,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以等老公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高铁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她的老公。现实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对规则进行挑衅的行为随处可见:买东西插队、逃票乘车等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正常运作、良好发展的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形成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观念。
还有和睦,中国有句老话“家和万事兴”家人之间和谐是一切一切的基础。
因此,和谐是一种调配,一种力量,一种境界,一种胸怀。“和谐”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和谐的社会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