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走月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3-05-26 14:52:48
温馨提示:以下是纯文字版预览,格式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运、载、拱、烁”等字音。理解“反复”一词。

2、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继续学习《走月亮》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 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文中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生答:“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

生答:文中的反复句子是“我和阿妈走月亮!”文中出现了三次。

2.教师板书:(我和阿玛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两个部分。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1-2段),同学们齐读

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师问: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

生答:月亮是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

引导体会: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的美景。

齐背这几句话。

2. 再指名读第2自然段。

重点体会:“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境界?

生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静谧、祥和的山村月夜图,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温馨、祥和的境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3-8),指名读课文。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

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

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看到了溪水、月光、鹅卵石、小水塘、夜鸟……

生答: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果子的甜香、妈妈身上的气息

生答:是想到了在这静谧、祥和的山村月夜下,“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

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

都会感到幸福!过渡段: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有什么作用?

生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小组交流

把文中的“秋虫唱着”改“成秋虫叫”着好不好?为什么?

生答:不好。“唱”字表明作者的心情很愉悦,秋虫的叫声很动听悦耳;换成“叫”就成了干巴巴的陈述,没有了感情色彩。

3.教师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四、拓展延伸

1.继续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或美文,抄写在摘录本上。

2.把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写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了解以下几道试题:

1.你对“走月亮”是怎么理解的?

2.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3.你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设计:

走月亮

小路 溪边 田埂 景美 温馨 快乐

情浓 甜美 ……

幸福

点击下载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